啤酒再无武汉印记 07-31
“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,武汉市啤酒厂已开始小批量生产……武汉市啤酒诞生了!”1958年,一则红纸公告张贴出来,宣告武汉市首个自产啤酒品牌——大桥鲜,诞生在武汉啤酒厂,从此被戏称为“马尿”的饮品开始走进武汉普通市民的生活。
鲜啤酒被戏称“马尿”
武汉最早出现的啤酒,是没有瓶子的。“大桥鲜”,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商标,成为了武汉首个啤酒自主品牌,这个牌子的啤酒还是用特制的铁桶来出售的。
48岁的康鑫是原武汉啤酒厂的职工,生产和销售都干过,在他记忆中,上世纪80年代以前,啤酒在武汉销路并不顺畅。康鑫说,武汉早期出售的都是“鲜啤酒”,保质期只有7天,在商铺里零售能卖到1毛钱一大碗,和今天吃早饭时买卖米酒的方式接近。“那个时候,我们称它为‘马尿’。”康鑫说,从现在来看,还是“鲜啤酒”的味道比较好,但在当时,啤酒这个味道有些苦涩的黄色饮品并不被大多数人接受。
随后,“大桥鲜”的代替品“武汉啤酒”出现了,啤酒也终于进入了以“熟啤酒”为主的瓶装酒时代。
“东湖”停产是因侵权
走过了最初的尴尬,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,啤酒逐渐变得普及,是夏天里最为“抢手”的商品之一。
“除了准备好钱,还要准备好席子。”康鑫说,在上世纪80年代的夏天,各级糖酒公司、商店等要想进到200箱一车的货,不在啤酒厂外面排队睡上三天以上是不可能的事。
东湖啤酒出现在1980年,它上市后的三年,是武汉啤酒厂最为辉煌的三年。康鑫开玩笑说:“这段时期,如果想经常在夏天喝到啤酒,没有一个在啤酒厂工作的亲戚是不行的。”
然而,仅生产了30吨,东湖啤酒随即停产。“是因为侵权。”康鑫说,原来东湖啤酒的销量一直不错,但由于这个商标在更早的时候被浙江一家啤酒厂先注册过了,所以才不得不停产。此后,武汉啤酒厂陆续推出了“楚天”和“黄鹤”牌啤酒,以代替“东湖”和商标中有错别字的“琴台”,直到1989年,被东西湖啤酒厂兼并,才成就了后来的“行吟阁”。
收藏家呼唤“武汉印记”
汉口解放大道与古田二路的交会处,一个荒地正在等待开发。这里即是武汉啤酒厂的旧址,原来的厂房早已不复存在。从“东湖”啤酒到“行吟阁”再到今天的“雪花”,武汉市面上销售的啤酒再无“武汉印记”。
“原来的商标都是极具武汉特色的。”现在的康鑫是一个啤酒商标收藏家,那些已成为历史的商标都被他收集在册,陈旧的标牌,例如:大桥、梅花、古琴台等图样都显露着武汉的印记。康鑫说,在东西湖啤酒厂的时期,生产的诸如“行吟阁”、“武侯灯”等都还是取自东湖和黄鹤楼里的一部分景色,直到变成今天的“雪花”,才再也看不出这啤酒和武汉的关系。
康鑫说,虽然在现在的啤酒行业,大企业垄断市场已是必然的趋势,但他仍希望很多年后,众多“武”字头的企业可以留存一部分,打上那些带有“武汉印记”的商标,在市场上流传下去。
说说老武汉
消夏记忆
本报近日已推出“老武汉消夏记忆”的系列报道,如果您的记忆中还有一些不得不说的故事,关于这样的盛夏,关于昔日的童年,希望您能告诉我们,让我们一起来留住那些曾经的记忆。
即将推出:五丰杯冰淇淋
康鑫一边展示自己收藏的酒标,一边回忆着当年夏天喝啤酒解暑的故事。
版权与免责声明:
1.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糖酒会网-成都糖酒会|酒展糖酒会酒博会”的所有文章,均为糖酒会网-成都糖酒会|酒展糖酒会酒博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文章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文章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糖酒会网-成都糖酒会|酒展糖酒会酒博会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.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(非糖酒会网-成都糖酒会|酒展糖酒会酒博会)的文章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文章第一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3.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